查看原文
其他

曾国藩的读书与藏书 | 读家·观察

2017-03-16 曾纪鑫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JZHPRESS 读家·观察


编者按

曾国藩曾说过:“成大事者,必先读书。”读书藏书是曾国藩一辈子为之坚持的事。而富厚堂就是曾氏家族的藏书所在。

今天,曾纪鑫先生继续以他独特的“历史的在场性”写作方式,探寻曾国藩的第三处故居富厚堂,为我们还原事实,揭示真相,感悟历史。

此文为节选,文章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❶-

曾国藩的功名与修炼(二)

         功                 

富厚堂就是湘军攻克南京、剿灭太平天国后修建的。


这是曾国藩的第三处故居,离白玉堂约八公里。曾玉屏生有三个儿子,长子麟书,次子鼎英,幼子骥云,次子曾鼎英早逝。当他在荷叶镇良江村又购置一处田产,建造一座名为黄金堂的宅院后,便与儿子分家了。白玉堂分给了曾骥云,曾国藩便随父亲曾麟书搬至分得的第二处故居——黄金堂。


黄金堂今已不存,唯有槽门石基、残垣断墙,以及堂前犹存的池塘,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依稀往事。


曾国藩父母均在黄金堂去世,儿媳贺氏(曾纪泽妻子)在此死于难产,不久,佣人孙女又落入门前水塘淹死。发生一连串不幸事故,使得家人、乡人都觉得黄金堂屋场不佳。于是,打下南京的曾国藩令长子曾纪泽回乡,择一吉地建造新宅,“以作终老林泉之所”。


富厚堂就此“应运而生”。

富厚堂位于富圫村,坐西朝东,山水环绕。堂前是硕大的翠荷湖,视野十分开阔,三面群山环绕,藏风聚气,风水甚佳。曾国藩对此十分满意,认为是“第一等屋场”,而对这座建得富丽堂皇的宅院,却不怎么认同。


富厚堂由其弟曾国荃督造。湘军攻打南京,曾国荃以挖壕围城取胜,人称“曾铁桶”。夺得首功的他,却被居高思危、功成身退的兄长以养病为由打发回家。曾国荃做事素来讲究排场,隐居在乡,倍感压抑,便乘建造宅第之机,将富厚堂建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侯府”。


曾国藩得知富厚堂建得豪华气派,不禁“深为骇叹”,主张勤俭持家的他自觉无颜见人。


其实,修造富厚堂花费钱七千串,折合银子约六千两,身居两江总督的他,每年除正俸外,养廉银便在一万三千至二万两之间。也就是说,富厚堂尚不及他一年养廉银的一半。既不认可,也就不愿涉足,据说一次也没进去住过,就连正门匾额上的“富厚堂”三字,也从他的日记中摹写而来。


如此说来,富厚堂似乎算不上曾国藩的故居。


但它又确凿无疑是他的第三座故居。富厚堂的建造,源于曾国藩授意;所耗银两,自然出自他的“腰包”;最为关键的是,富厚堂汇聚了他的毕生心血。


曾国藩早年借钱购买《二十三史》,此后更是不惜巨金,四处搜求各种珍稀善本,甚至专门组织力量访书购书。他不贪财,但对书籍却广纳馈赠,来者不拒。


曾国藩虽不认可富厚堂的豪奢,却将历年收集、购买的书籍,源源不断地运回了故乡荷叶镇,藏在了富厚堂。他在遗嘱中特别强调后人“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走进这座重新修缮过的“毅勇侯第”,仿宋、明回廊风格的庞大建筑群固然引人注目,但令人惊叹的,还是其中的藏书楼,这也是富厚堂的精华之所在。


富厚堂原有藏书楼五座,分别为思云馆、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环天室,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约占整个富厚堂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


富厚堂的藏书,内容丰富而珍贵,有名人手稿、名人字画、名人年谱、宫廷律书、地方志书、史籍、晚清行政事务史料、湘军与太平天国史料等。最为难得的是,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外,还有不少西洋原版书籍。


富厚堂三十多万册藏书,凝聚着曾氏家族五代人的心血。


曾氏最早的藏书家,当数曾麟书,他创建的利见斋,算得上富厚堂藏书楼的“先声”,集私塾与藏书于一体,除教学使用的普通用书外,还收藏了不少典籍。走进利见斋,室内至今仍悬挂着一副对联:“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曾国藩继承父志,开创曾家藏书新局面,他将自己搜购的大量书籍,分四次运回故乡,主要藏于富厚堂思云馆。另一藏书楼求阙斋,则收藏了他的手稿如奏章、家书、日记,撰写的题词、牌匾及赐物,还有各地史志、名人字画、宋元旧籍等。


然后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归朴斋,除经史子集外,还有他游历、出使外国时带回的西文书籍;曾国藩次子曾纪鸿与妻子郭筠的艺芳馆,藏书近十万卷,以文史、天文、算术、英文、星卜类书籍居多;曾国藩长孙曾广钧的环天室,曾广钧研究诗词、书法、算学、物理、化学等,著有《环天室诗集》《环天室诗续集》等,除用过的书籍外,其文稿、诗稿也藏于此;抗日战争时期,曾国藩孙女曾宝荪将她创办的艺芳女校的所有书籍资料从长沙转移到思云馆,还在富厚堂办起学校……


曾氏家族致力于书香文化,可谓代代相承,薪火不绝。


“文革”时期,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贴上了“汉奸刽子手”的标签,被打入“冷宫”。改革开放后,随着《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全集》以及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的出版,掀起了一股历经二十多年持续不衰的“曾国藩热”。


曾国藩的道德、功名、学问、思想乃至他的关系学、官场学、风水术等诸多方面都得以重新评价与解读,但曾氏家族的读书与藏书,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研究。


曾国藩虽然走出书斋带兵作战,但本质上仍是一介书生,他常常手不释卷,严格规定自己每天读书、写作、习字,孜孜不倦。


正如他自己所言:“每日稍闲,则取班、马、韩、欧诸家文旧日所酷好者,一温习之,用此以养吾心而凝吾神。”“廿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因忙于军务政务,时间有限,他不得不放弃诗文创作,专写奏章、文告、书信、日记之类的应用文。


曾国藩最为畅销的作品是《曾国藩家书》,他一辈子写了一千四百多封家书。戎马倥偬之际,他不忘教育曾家子弟,希望他们戒骄、戒惰、宜勤、宜谦。


他在信中写道:“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戒子侄也。”又说:“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习勤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曾国藩曾经说道:“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所谓“八本”,即“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富厚堂原称便叫“八本堂”,曾纪泽据《后汉书•功臣表》“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中的“富厚”二字而更名。进入前厅,匾额上的“八本堂”三个大字即由曾国藩亲笔书写,下方便是曾纪泽用隶书誊抄的父亲“八本”家训。


曾国藩生前封侯拜相,死后留下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又富又厚”的藏书。


在我眼里,富厚堂的价值与魅力并非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建筑艺术,而是藏书楼中的三十多万册藏书。


遗憾的是这些藏书已所剩无几,它们大多被政府接收,成为国家馆藏;部分手稿及一批重要文献移至台湾,如曾国藩、曾纪泽书信、书札、书稿,未经删改的《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等;少量图书则流入民间——建国初,富厚堂藏书楼被封存四年,虽然贴了封条,但无人管理,就有人以各种理由与借口进入书楼“浑水摸鱼”,带走手稿、书画等。

如今对外开放的,唯有十个新做的书柜,里面摆满厚而新的精装典籍。但我依然能感受到这里弥漫着浓厚的书香雅韵。


作为私家藏书,富厚堂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藏读结合。堂内设有学堂,不分男女,都要“知习一样手艺”,具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可见在延续祖辈耕读结合家风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男女平等的进步理念。


富厚堂的藏书文化带动了当地民间藏书的发展。湘乡籍湘军将领刘蓉仿曾国藩的求阙斋,于道光末年在老家修建藏书楼“养晦堂”,并请曾国藩题写楼名;民国时期,双峰县爱好书籍且收藏者上万人,如民间藏书家龙福春建有五大间“藏宝楼”,藏书四万多册;上世纪80年代,乡村图书馆遍及湘乡,馆藏图书达一万多册的就有二十多家。


富厚堂的藏书不仅曾氏子弟受益,而且惠泽故里,使得荷叶镇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中共第五、六届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蔡和森;中共第一位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畅;两度创办女子职业学校的教育家、“女中豪杰”葛健豪(蔡和森、蔡畅母亲);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早期女权运动领袖唐群英等诸多名人。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的婆家位于荷叶镇神冲村,离富厚堂不到二十里。秋瑾与曾家人过从甚密,她与当地富绅子弟王廷钧的婚姻,便由曾国藩侄子曾纪梁撮合。她在诗文上求教于富厚堂环天室书斋主人曾广钧,他们互赠诗词,互相唱和。


1896年初秋,秋瑾与葛健豪、唐群英、郭筠等一群姐妹欣赏富厚堂前荷花池中各种艳丽的荷花后,一连写下了《咏红莲》《咏白莲》《唐群英和诗<咏红莲>》《咏白莲》四首七律。她的不少诗文、书法遗墨,便保存在曾广钧的《环天室诗钞》《环天室诗续集》之中。可见富厚堂的藏书,对秋瑾的志向、学识也产生过一定影响。


未完,敬请期待下篇~

请输入标题     bcdef

大家思考,现场体验,独家、有原则的观察笔记。从最细微、最现场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不一般的体验,从此而来。欢迎自荐、推荐优质观察笔记。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推荐阅读:《历史的张力》

作者:曾纪鑫

出版:九州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本书叙写、读解的十一位历史人物,有被后世誉为“智绝”的诸葛亮,创作世界第一部茶书的陆羽,“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的朱熹,七下西洋的郑和,编撰《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面临时代巨变作出“另类抉择”的萨镇冰,不惜生命高风亮节的瞿秋白,还有“半截子英雄”李自成以及作者笔下少有的女性人物——肩负和亲使命的王昭君、文成公主。他们都是当时的英杰,其成就往往就是一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山峰。


作者除大量阅读、考证外,还前往这些历史人物的故居、墓葬、纪念馆以及相关遗址,考究故迹,还原事实,揭示真相,感悟历史,以点带面,探寻价值,阐释意义……这种“历史的在场性”写作,使得作者笔下的人物,极富弹性与张力。





相关阅读:

去曾国藩故居,探寻曾氏成功兴旺的关键所在

曾国藩:一个家庭的兴败看三个地方

曾国藩的读书之法

曾国藩:读书需得发愤自立

曾国藩的“MBA教程”

剿灭太平天国后,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为何不顺势龙袍加身?

历史的张力

改变中国历史的11个边缘人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读书会,成为会员,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另,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读·享 | 九州》电子杂志。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ID:jzhpress

书香九州,智慧长留。

谢谢您的关注!

Copyright ©2017年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Email:jzhpress@126.com

个人微信号:jiuzhou911,暗号:寂寞就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